石阡網訊 秋冬時節,正是紅薯采挖的季節,在甘溪鄉各票村,當地村級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正對鮮薯進行特殊的“脫胎換骨手術”,讓其轉化為粉條,讓這個“土疙瘩”搖身一變身價大增。
紅薯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,也是種植和管理較為簡單的農作物,廣大農戶普遍種植,主要用于飼養牲畜。2018年,甘溪鄉各票村看準紅薯富含蛋白質、淀粉、果膠、纖維素、氨基酸、維生素等礦物質優勢,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新建加工廠,對周邊儲量較大的鮮薯進行精深加工,挖掘紅薯內在潛力。
甘溪鄉各票村黨支部書記李其賢說:“我們線上廣東、深圳、福建、浙江等地都在銷售,線下在石阡縣城、白沙、本莊、甘溪都有銷售點。通過這幾年的運營情況,現在還比較受歡迎,好賣?!?/p>
2018年,各票村采取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流轉土地50畝進行探索性紅薯種植深加工,當年便盈利4萬多元。
甘溪鄉各票村紅薯加工廠員工李家智說:“在市場上紅苕市場價不到5毛錢1斤,在我們加工廠是收5毛錢1斤,因為這個粉值比較高,100斤紅苕可以生產10斤干粉左右,我們在生產過程中1斤干粉的成本價應該是在9塊多錢左右,鮮薯加人工工資加損耗,100斤紅苕有20多塊錢的純利潤?!?/p>
幾年的探索發展,各票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紅薯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多畝,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大規模種植,加工房生產線設備實施逐步提升完善,紅薯產品多樣化。李其賢向記者算了一筆細賬,100斤新鮮紅薯生產10斤紅薯粉條,按照每斤粉條12元計算,深加工后的紅薯成品可以買到120元,是出售新鮮紅薯價格2倍多,僅今年,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紅薯加工廠預計年產值就可達100萬元,利益鏈接脫貧戶84戶。
甘溪鄉各票村黨支部書記李其賢介紹道:“我們下一步打算繼續擴大規模,我們1畝地紅苕產量在4000斤至5000斤,比種玉米、比種稻谷都要強,老百姓很接受,而且我們現在有固定的銷路,銷售得比較好。另外,我們下一步在包裝上要精細化,把這個廠做大做強,讓老百姓在這方面真正得到紅利?!?/p>
編輯:向娟